对象与内存控制

JVM的垃圾回收机制是由一条后台线程执行的,其本身也是非常消耗内存的,因此,滥用创建对象,会导致性能大大下降,对内存的分配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

变量分类

局部变量

  • 形参:存在于方法签名中定义的局部变量,有方法调用者为其赋值,随着方法的结束而消亡
  • 方法内部变量:在方法内部定义的局部变量,必须在方法内对其进行显示初始化,随着方法的结束而消亡
  • 代码块内部的局部变量:在代码块内定义的局部变量,必须在代码块内对其显式初始化,随着代码块结束而消亡

成员变量

  • 实例变量:非静态的成员变量,随着对象的产生,进行初始化等操作,对象结束变量也就消亡
  • 类变量:静态的成员变量,带有static修饰符,随着类初始化产生,随着类消失而消失

在创建变量的时候,一定要合法的前向引用。其含义就是先定义的变量不能引用后定义的变量,反之则可以

变量的内存分配

在同一个JVM中每一个类只会存在一个Class对象,因此JVM只要分配一块内存空间给类变量就可以了,而实例变量则每次创建对象都要为其分配一块内存,几个实例就要创建几块内存空间

实例变量的初始化时机

  1. 定义变量的时候
  2. 代码块中
  3. 构造器中

定义实例变量时指定的初始值、初始化块中为实例变量指定初始值的语句的地位是平等的,当经过编译器处理后,他们都将被提取到构造器中,也就是说在编译后,初始化都会被放在构造器中按先后顺序进行初始化赋值

类变量初始化时机

同一个JVM中,类变量只能初始化一次

  1. 定义变量的时候
  2. 静态代码块

父类构造器

在创建Java对象的时候,都会先去执行该类的父类对象的非静态代码块和构造器,最后才是该类的非静态代码块和构造器

  • 所谓的隐式调用和显式调用,其实就是有没有用super去调用父类的构造器的区别。
  • 如果父类还没被初始化过,则会最先对类变量进行初始化

访问子类对象的实例变量

子类的方法可以访问父类的实例变量,这是因为子类继承父类就会获得父类的成员变量和方法,但父类的方法不能访问子类的实例变量,因为父类无法知道哪个子类继承他

而且子父类中的成员变量(类变量和实例变量)是相互独立的,父类中的成员变量不会被子类中同名的变量覆盖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class Base {
static int count = 2;
}

class Mid extends Base {
static int count = 20;

}

public class Sub extends Mid {
static int count = 200;
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// 创建一个Sub对象
Sub s = new Sub();
// 将Sub对象向上转型后赋为Mid、Base类型的变量
Mid s2m = s;
Base s2b = s;
// 分别通过3个变量来访问count实例变量
System.out.println(s.count);
System.out.println(s2m.count);
System.out.println(s2b.count);
}
}

结果

200
20
2

当创建Sub的时候,会初始化Base、Mid和Sub三个对象,同时也就存在三个count变量了,也就是说有三块内存保存着这三个对象和count变量,以s2m变量为例,s2m拥有的地址是Sub对象的堆地址,但s2m变量类是是Mid,则会去寻找Mid下的变量值

也就说成员变量的值取决于声明该变量声明时是所用的类型

http://img.blog.csdn.net/20160526151712404

访问子类对象的方法

子类可以重写父类的方法,子类也可以通过super的方式调用父类的方法,在多态的情况下,子类重写的方法会覆盖掉父类的方法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class Base{
int count =2;
public void display(){
System.out.println(this.count);
}
}
class Derived extends Base{
int count =20;
@Override
public void display() {
System.out.println(this.count);
}
}
public class FieldAndMethod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Base b=new Base();
System.out.println(b.count);
b.display();
Derived d=new Derived();
System.out.println(d.count);
d.display();
Base db=new Derived();
System.out.println(db.count);
db.display();
Base b2d=d;
System.out.println(b2d.count);
}
}

结果

2
2
20
20
2
20
2

一切在你执行这段代码之后,你就会明白一切了。

迹_Jason wechat
分享快乐,感受科技的温度
坚持原创技术分享,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